新疆冰川灾害:需警惕冰川混合洪水

来源:bob网址 | 发布时间:2025-03-06 01:30:41 | 人气:963

bob网址

  

新疆冰川灾害:需警惕冰川混合洪水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一项关于新疆冰川灾害时空变化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由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灾害研究团队完成,深入剖析了过去70年新疆冰川灾害的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为当地乃至全球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科学参考。相关论文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

  新疆,作为中国冰川资源第二大省,其冰川数量占全国冰川总数的42.86%,面积占比43.7%。新疆冰储量全国最多,占比高达47.97%,堪称中国的冰川资源大省。这些冰川不仅是新疆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也是“一带一路”干旱区内陆河的水塔,对下游的绿洲农业、水利设施以及人身安全具备极其重大影响。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冰川持续退缩,冰川灾害频发,给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上官冬辉表示,研究团队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历史数据,结合先进的遥感技术和现场观测手段,对过去70年新疆冰川灾害的时空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做了全面梳理。研究之后发现,新疆冰川灾害事件在1950年至2000年期间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而自2000年以来,虽然频次会降低,但灾害类型和范围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昆仑山北坡等地近年来就监测到了冰川混合洪水的发生,这进一步增加了防灾减灾的难度。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新疆冰川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空间格局上,天山和帕米尔-喀喇昆仑山一带是冰川灾害的高发区,这些区域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天气特征情况,使得冰川灾害的发生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上官冬辉详细解释道,天山地区是冰川跃动、冰川洪水和冰川泥石流三种灾害的聚集区,而帕米尔-喀喇昆仑山一带则主要以冰川跃动和冰川泥石流为主,对中巴公路等交通要道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探讨冰川灾害发生的原因时,上官冬辉研究员强调,温度是驱动冰川灾害时空变化格局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团队通过对冰川变化(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监测)、气温和降水等三个驱动因子的深入分析和评估,发现温度上升是导致冰川灾害频发和变化的根本原因。上官冬辉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地区的温度持续上升,导致冰川加速退缩,进而引发各种冰川灾害。相比之下,降水对冰川灾害的影响较小。”

  据悉,过去70年,冰川灾害给新疆地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人身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比如冰湖溃决洪水对阿克苏河和叶尔羌河的下游地区约200多万人构成了重大威胁。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人们和主要基础设施面临的冰川灾害风险。新出现的风险与新疆正在进行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有关,包括在叶尔羌河和库玛拉克河上游正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以及中巴铁路等基础建设。

  上官冬辉表示:“我们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新疆冰川灾害的发生过程、孕灾环境和机理,还为当地有关部门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提供了精准的范围参考。这将有利于降低冰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保障新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上官冬辉强调:“在未来,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我们的工作还远远不足,因为冰川灾害风险预计会促进增加,并表现出时空差异性。鉴于未来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增温增湿情况的加剧,还要求我们继续密切监测冰川灾害和冰川动态的发展,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冰川灾害带来的挑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全部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面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FoAR 基于视觉体验的情感认知初探——以Orio-Hibikino地区沿街建筑为例

  FMD 双重防护,一箭双雕:灭活疫苗增强COVID-19康复者免疫能力

  FIE 上海交大章俊良教授祖丽皮亚·沙地克副教授:一种双功能成膜添加剂调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体相界面稳定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团队:污水处理工程中的数字孪生技术 Engineering

  FIE Research article:双氮源 Fe-N-C 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性能

产品中心

定制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图纸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