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枣强:打造创新平台 激活发展引擎

来源:bob网址 | 发布时间:2025-08-04 20:30:30 | 人气:963

  经过60多年发展,枣强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复合材料加工生产基地,目前拥有加工公司65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产品有缠绕管罐、模压制品、汽车部件等十大系列4000多类产品2万余种规格,缠绕制品和模压制品分别占据全国30%和50%以上的市场份额。

  依托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近年来,枣强县谋划打造集采共享、制造共享、创新共享、服务共享四大共享平台,实现技术、设备、服务有效整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7月21日,河北融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风电整机规模化制造项目现场,工作人员调试复合材料叶片生产线。记者焦磊摄

  在恒润集团有限公司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托盘生产车间,一条智能模压生产线正高效运转。这条生产线实现了产品从传统热固型向高性能热塑型的跨越升级。机器人在生产线上承担了核心操作任务,工人只需输入参数,系统便能自动调整运行。“生产一个热塑型物流托盘,从原料到成品仅需120秒,”恒润集团董事长宋建国介绍,公司复合材料管道年产量达800千米,产品应用于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

  为支撑转型,恒润集团联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机构和高校,共同组建了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开发多基、多元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等50多项创新成果,超大型高效活性炭过滤器、高性能多基复合管、高性能多元复合管等产品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还分别入选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国家级项目。

  面对巨大的产能规模,枣强县深知突破瓶颈、迈向高端刻不容缓。该县积极引导产业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紧跟全球产业趋势,结合区域实际调整主攻方向,推动产品与国际国内市场接轨。通过鼓励骨干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打造自主品牌,开发出面向航空航天、风电叶片、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

  与此同时,枣强县着力提升传统产品的优点,发展仓储物流,打造完善配套产业链。重点举措之一是完善枣强玻璃钢工业园区的承载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和功能提升,推进新“九通一平”。目前,这个4.16平方公里的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入驻企业142家。

  7月21日,恒润集团有限公司飞行器设计中心,工程师(右)向客户介绍新型复合材料生产的无人机。记者焦磊摄

  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枣强县依托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层次地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整合产业链资源,构建起集采共享、制造共享、创新共享、服务共享的四大共享平台,有效破除产业堵点,加速区域复材产业转型升级。

  其中,集采共享平台探索创新“集采+金融+仓储+物流”的共享模式,大幅度降低企业金钱上的压力。目前,该平台已有入驻企业187家,2024年完成集采3.2亿元,采购成本平均降低4.36%。

  制造共享,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破解部分企业产品低端、同质化等问题,枣强县发挥资源聚合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对工艺装备进行升级改造,为公司可以提供设备共享、车间共享、工序外协等服务。目前,正依托现有合作企业和订单,进一步整合生产线、生产设备。待建成后,车间共享面积达13.2万平方米,共享设备总数达480余台(套)。

  创新共享,开拓高端应用领域。针对部分企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的问题,枣强县进一步发挥恒润集团等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化与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瞄准发展低空经济等方向,为小微公司可以提供工业设计、高端技术、成果转化、校企合作等服务。

  服务共享,打通要素供给瓶颈。枣强县从产业规划和技术创新、装备提升和工艺改进、人才引进和培养、标准规范制定和修订、创新示范引领和产业生态构建、联动机制和服务效能提升等6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一体化省级复合材料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产业人才池”,加快打造国家级多基复合材料检验测试中心项目,全方位提升高端复材制品的设计能力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7月21日,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测量一款复合材料产品的壁厚数据。记者焦磊摄

  在枣强县河北融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风电整机规模化制造项目现场,负责人宋轶彬介绍:“我们正加紧复合材料叶片生产线建设,预计年底可实现风电整机规模化生产。项目全部投产后,衡水将成为华北重要的风电整机制造基地。”以融鑫为纽带,枣强县还引进了5家风电叶片配套企业,打造重要供货基地,实现了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的突破。

  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精准招商,着力串珠成链、集链成群。总投资10.5亿元的河北瑞太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量子雷达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5亿元的恒润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玄武岩纤维及产业化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有力拓展了复合材料产业链在绿色能源、信息通信、高端材料应用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实施,扩大了复合材料产品品种类型,有力增强了枣强县复合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枣强复合材料产业也面临产品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弱等挑战,升级迭代迫在眉睫。为此,该县大力实施产学研工程,依托优势产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技术实体,攻关关键技术;推进厂办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强化企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目前,全县95%以上的玻璃钢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厂办科研机构。

  走进枣强县复合材料展览馆,缠绕管罐、模压制品、拉挤型材等琳琅满目的最新产品,生动展示着科学技术创新的力量。优化的县域创新生态,催生了一批科技公司和创新成果落地开花。目前,该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恒润、华强等企业全部组建了科技特派团,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1.30件,先后有40多种产品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全国行评金银奖,18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技术为基,标杆引领。枣强县重点筛选培育了22家拥有各自拳头产品的标杆企业,建立帮扶机制,推动企业做大做专做强。一个充满了许多活力的中国北方新兴复合材料产业高地,正在加速崛起。(记者邢云、焦磊)

新闻

定制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图纸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售后服务